🎹 立式鋼琴:觸鍵手感不好?可能是這些地方需要調整了!
當您覺得家中立式鋼琴彈起來感覺不對時,可以對照下表,初步了解可能的原因。這能幫助您更準確地向調音師描述問題。
您遇到的觸鍵手感問題 可能的原因(在零件沒有損壞的情況下) 彈起來太輕、輕飄飄 1.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2. 琴槌離琴弦太近。
3.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4. 制音器的彈簧沒力了。
5. 按鍵時,制音器太慢打開。
6.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導致琴鍵鬆動。 彈起來太重、很費力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黑鍵的高度太高。
4. 制音器的彈簧太緊。
5. 按鍵時,制音器太早打開。
6.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受潮膨脹,卡住琴鍵。
7.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琴鍵很鬆,感覺不紮實 1.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2.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空隙變大。
3. 左邊的柔音踏板被踩下去了沒完全回彈。 按一次鍵,卻連續發出好幾個音(打冷顫) 1. 「脫力點」的距離太近。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3.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4. 制止器的角度跑掉或磨損。
5.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快速重複彈奏時反應遲鈍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4.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5. 琴鍵內的絨布受潮膨脹,卡住琴鍵。
6. 動作器內部的軸釘孔膨脹,導致零件運作不靈活。 很難彈出極弱的音符(ppp)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3. 琴槌離琴弦太遠。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用力彈也彈不出大音量(fff)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3. 琴槌離琴弦太近。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當您覺得家中立式鋼琴彈起來感覺不對時,可以對照下表,初步了解可能的原因。這能幫助您更準確地向調音師描述問題。
您遇到的觸鍵手感問題 | 可能的原因(在零件沒有損壞的情況下) |
---|---|
彈起來太輕、輕飄飄 | 1.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2. 琴槌離琴弦太近。 3.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4. 制音器的彈簧沒力了。 5. 按鍵時,制音器太慢打開。 6.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導致琴鍵鬆動。 |
彈起來太重、很費力 |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黑鍵的高度太高。 4. 制音器的彈簧太緊。 5. 按鍵時,制音器太早打開。 6.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受潮膨脹,卡住琴鍵。 7.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
琴鍵很鬆,感覺不紮實 | 1.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2.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空隙變大。 3. 左邊的柔音踏板被踩下去了沒完全回彈。 |
按一次鍵,卻連續發出好幾個音(打冷顫) | 1. 「脫力點」的距離太近。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3.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4. 制止器的角度跑掉或磨損。 5.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
快速重複彈奏時反應遲鈍 |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4.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5. 琴鍵內的絨布受潮膨脹,卡住琴鍵。 6. 動作器內部的軸釘孔膨脹,導致零件運作不靈活。 |
很難彈出極弱的音符(ppp) |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3. 琴槌離琴弦太遠。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
用力彈也彈不出大音量(fff) |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琴鍵尾端的「導桿」變太低。 3. 琴槌離琴弦太近。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
🎹 三角鋼琴:手感異常與可能原因對照表
三角鋼琴的結構更複雜,手感問題的原因也更多樣。如果您覺得三角鋼琴手感不如以往,可以參考下表。
您遇到的手感問題 可能的原因(在零件沒有損壞的情況下) 彈起來太輕 1. 琴槌離琴弦太近。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3. 反覆槓桿的彈簧沒力。
4. 按鍵時,制音器太慢打開。
5.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 彈起來太重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黑鍵的高度太高。
4. 反覆槓桿的彈簧太強。
5. 按鍵時,制音器太早打開。
6.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受潮膨脹。
7.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8. 鼓輪(麂皮)嚴重磨損。 琴鍵很鬆 1. 琴鍵尾端的「卡釘」變太低。
2.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
3. 制音器的「限位檔」太高,空隙太大。 按一次鍵,卻連續發出好幾個音 1. 「下沉(Drop)」距離太小。
2. 「脫力點」的距離太近。
3.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4. 制止器的角度跑掉或磨損。 快速重複彈奏時反應遲鈍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4. 「下沉(Drop)」距離太大。
5.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6. 琴鍵或動作器內的絨布受潮膨脹。
7. 頂桿(Jack)的位置不正確。 很難彈出極弱的音符(ppp)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反覆槓桿的彈簧太強。
3. 琴槌離琴弦太遠。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用力彈也彈不出大音量(fff)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完全感覺不到「觸後感(After Touch)」。
3. 琴槌離琴弦太近。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完全沒有「觸後感」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3.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4. 鍵床的調整螺絲太高。
5. 沒有「下沉(Drop)」的動作。
6. 琴鍵的高度太低。
三角鋼琴的結構更複雜,手感問題的原因也更多樣。如果您覺得三角鋼琴手感不如以往,可以參考下表。
您遇到的手感問題 | 可能的原因(在零件沒有損壞的情況下) |
---|---|
彈起來太輕 | 1. 琴槌離琴弦太近。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3. 反覆槓桿的彈簧沒力。 4. 按鍵時,制音器太慢打開。 5.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 |
彈起來太重 |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黑鍵的高度太高。 4. 反覆槓桿的彈簧太強。 5. 按鍵時,制音器太早打開。 6.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受潮膨脹。 7.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8. 鼓輪(麂皮)嚴重磨損。 |
琴鍵很鬆 | 1. 琴鍵尾端的「卡釘」變太低。 2. 琴鍵內的紅色絨布磨損了。 3. 制音器的「限位檔」太高,空隙太大。 |
按一次鍵,卻連續發出好幾個音 | 1. 「下沉(Drop)」距離太小。 2. 「脫力點」的距離太近。 3.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4. 制止器的角度跑掉或磨損。 |
快速重複彈奏時反應遲鈍 |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3.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4. 「下沉(Drop)」距離太大。 5. 琴槌擊弦後被擋住的位置距離太遠。 6. 琴鍵或動作器內的絨布受潮膨脹。 7. 頂桿(Jack)的位置不正確。 |
很難彈出極弱的音符(ppp) |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反覆槓桿的彈簧太強。 3. 琴槌離琴弦太遠。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深。 |
用力彈也彈不出大音量(fff) | 1.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2. 完全感覺不到「觸後感(After Touch)」。 3. 琴槌離琴弦太近。 4.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
完全沒有「觸後感」 | 1. 琴槌離琴弦太遠。 2. 琴鍵按下去的深度太淺。 3. 「脫力點」的距離太大。 4. 鍵床的調整螺絲太高。 5. 沒有「下沉(Drop)」的動作。 6. 琴鍵的高度太低。 |
💡 給消費者的重要提醒:
這只是初步判斷:上述列表是常見問題的快速指南,但鋼琴是一個非常精密的樂器,實際問題可能更複雜,或是由多個原因同時造成。
請勿自行調整:書中強調,檢查方法可以學,但調整工作必須由專業的調音師來執行。自行調整可能損壞鋼琴,導致維修費用更高。
與調音師溝通:學會觀察和描述手感問題,能幫助您更有效地與調音師溝通,讓師傅能更快地針對問題進行處理,確保您的鋼琴恢復最佳狀態。
環境是關鍵:文件中多次提到,溫度和濕度是導致鋼琴手感變化的最主要元兇。保持環境穩定(例如使用防潮管、抽濕機、空調),是維持鋼琴手感、減少調整次數的最有效方法。
希望這份轉化後的說明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鋼琴的狀態!
這只是初步判斷:上述列表是常見問題的快速指南,但鋼琴是一個非常精密的樂器,實際問題可能更複雜,或是由多個原因同時造成。
請勿自行調整:書中強調,檢查方法可以學,但調整工作必須由專業的調音師來執行。自行調整可能損壞鋼琴,導致維修費用更高。
與調音師溝通:學會觀察和描述手感問題,能幫助您更有效地與調音師溝通,讓師傅能更快地針對問題進行處理,確保您的鋼琴恢復最佳狀態。
環境是關鍵:文件中多次提到,溫度和濕度是導致鋼琴手感變化的最主要元兇。保持環境穩定(例如使用防潮管、抽濕機、空調),是維持鋼琴手感、減少調整次數的最有效方法。
希望這份轉化後的說明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鋼琴的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盡量在臉書粉絲團留言